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全国首家“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正式启航!

金秋十月,包头迎来医学盛事。10月11日,“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暨重度哮喘专题讨论会”在包钢宾馆三层多功能厅举行。此次会议国内顶尖呼吸病学专家齐聚,共同见证了全国首家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在内蒙古包钢医院的正式揭牌。



包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立,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武燕,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宏等领导莅临指导;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国家卫健委慢阻肺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德俊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支玉香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春涛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吴昌归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曲仪庆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关继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吉宁飞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农英教授等十余位国内权威专家受邀参会;通用技术集团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包头市各医院兄弟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内蒙古包钢医院在院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见证这一盛事。会议由内蒙古包钢医院常务副院长丰波主持。

 

林立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包头市以医疗高地建设为核心,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发展,内蒙古包钢医院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建设,在提升包头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带动医学科研、高端医疗设备、健康服务等产业发展,必将成为区域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我国哮喘防治领域的领军人物,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的讲话中深入剖析了我国重度哮喘诊疗面临的挑战:虽然技术进步,但诊疗标准不统一、技术转化不及时、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许多患者未能获得精准有效的治疗。他高度肯定了内蒙古包钢医院在生物免疫治疗领域的先行探索,希望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成立成为北疆呼吸健康的“新地标”,为全国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建设提供宝贵的“包头经验”。

 

内蒙古包钢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凤珍在致辞中表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自治区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杨敬平教授的带领下,已成为内蒙古地区呼吸与危重症抢救中心之一。她指出,面对我国超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约10%为重症哮喘的严峻形势,建设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既是医院破解呼吸疾病诊疗瓶颈、完善学科布局的关键举措,更是回应群众健康需求、推动区域医疗升级的责任担当。该中心将依托通用技术集团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打造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前沿的精准医疗服务。

 

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林江涛教授与张凤珍院长共同为内蒙古包钢医院“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揭牌。

 

内蒙古包钢医院“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依托通用技术集团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配备变态过敏反应实验室和精准检测平台,可开展 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诱导痰细胞分类、过敏原全自动定量检测、全套肺功能检测等多项专业检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将通过精准分型,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频繁急性加重慢阻肺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联合肺康复、无创通气等综合干预措施,同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及电子化随访系统,全方位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中心致力于以精准生物靶向治疗为导向,整合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及转化医学,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提供“分型-靶向-预防-康复”全周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升难治性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会人员前往“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进行现场观摩。随后,大会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重度哮喘诊疗规范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区域呼吸疾病诊疗发展建言献策。

 

学术交流

让思想在碰撞中闪光,让技术在交流中传承。本次会议设置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学术专题会及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呼吸领域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参会者奉上了一场 “学术盛宴”。



主题报告环节,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率先带来《重度哮喘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了当前重度哮喘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度哮喘管理的 “实战指南”;随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以《慢阻肺管理的现状及思考》为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慢阻肺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协和医院支玉香教授聚焦北方地区特点,分享《我国北方地区过敏原的分布及防治面临的挑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春涛教授介绍了《我国新修订的过敏性哮喘指南》,详细解读了最新指南的更新内容和临床意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曲仪庆教授从《从临床表型看慢阻肺的可治疗特质》角度,探讨了慢阻肺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策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吴昌归教授阐述了《嗜酸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全面分析了嗜酸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关键作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关继涛教授则分享了《真菌过敏与重症哮喘》的最新研究成果。《哮喘合并慢阻肺病:靶向抗炎时代的破局之道》《抗 IgE 单抗是哮喘合并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优先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专题报告环节同样亮点纷呈。杨敬平教授详细介绍了《慢性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规划及功能设计》,让参会者对中心的定位、服务流程、技术优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江苏省人民医院吉宁飞教授分享《嗜酸粒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中日友好医院农英教授的《非 2 型重度哮喘诊治进展》、三六三医院秦克教授的《2 型炎症型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4) 解读》、宝石花中石油中心医院马姣教授的《小气道功能障碍与哮喘管理的革新》,则从不同亚型疾病、不同诊疗维度提供了前沿视角;最后,内蒙古包钢医院徐喜媛教授带来《生物治疗应用经验分享》,结合医院多年临床实践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 “可复制、可推广”的生物治疗应用经验。



整场学术报告环节,专家们通过 “理论讲解 + 案例分析”,将最前沿的诊疗理念、指南更新、临床经验传递给每一位参会者,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不少参会医师表示:“这些报告太实用了,解决了我们平时诊疗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也让我们看到了生物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

 

学术交流环节主持人



本次会议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重度哮喘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包钢医院、通用技术集团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哮喘联盟学术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内蒙古包钢医院将以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揭牌为契机,牢记 “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依托平台优势,深化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持续优化治疗方案,以钢铁之躯筑牢医疗防线,以航天之志追逐医学高峰。医院将把此次盛会的成果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呼吸疾病诊疗水平整体跃升,为推动包头医疗高地建设、筑就医疗卫生事业新丰碑、护航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央企力量,让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的阳光照亮更多患者的康复之路,书写 “医在包头” 的璀璨新篇章!

上一条:【精术】高难度断指再植!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医学部手足踝外科显微镜下“复活”手指
下一条:【国庆我在岗】坚守“医”线,守护健康“不打烊”!

关闭